上汽携手广汽,一部顺应时代巨变的启示录 - 科技 - VR视觉网
现在位于 // 首页 / 科技 >

上汽携手广汽,一部顺应时代巨变的启示录

2019-12-27 12:31:17
来源:东方头条评论:0点击:

中国汽车市场在一路绿灯的快车道上行驶近30年后,终于在2018年的十字路口遇到了红灯,中国市场也从此宣告进入存量竞争的新常态。2019年,汽车市场整体发展依然受阻,1~11月乘用车累计销售同比下滑10.2%。

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分析称,未来3年中国汽车消费曲线依然维持“L”形发展态势,难以出现“V”形反转。短期内,车市仍将出现微弱负增长或零增长,市场继续探底。

不仅国内市场如此,全球的汽车厂商都在面临着艰难的时刻。一方面是全球市场增速放缓甚至下滑,另一方面是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着自诞生之日起最大跨度的转型——电气化,全球市场的饱和与行业的巨变为全球汽车产业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困局。

自2018年开始,已有多家汽车制造商陆续宣布裁员。据业内分析,未来几年,全球各大主要汽车制造商将裁减逾8万个工作岗位。就在上个月底,奥迪正式宣布在2025年前裁员9500人,约占该公司员工总数的10%。

不少业内人士都在用不同的语言阐述着同一个观点:“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是却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未雨绸缪,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百年之变局,抱团取暖的方法成为了被广泛认同和接受并采纳的重要方式。

12月23日,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通过官方渠道宣布,两大集团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技术研发、资源协同、投资布局、市场拓展、商业模式创新及国际经营等相关领域开展合作。

其中双方的合作主要包括联合开发核心技术、共享产业链资源、聚焦新商业模式、合力拓展海外市场四个方面:

1.联合开发核心技术:双方将探讨在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领域,对战略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联合投资、开发。

2.共享产业链资源:双方将探讨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协同合作,并计划在物流、汽车金融、保险服务、后市场领域、产业投资等方面开展合作。

3.聚焦新商业模式:双方将加强在汽车共享、出行服务、车电分离等新商业模式方面的研究与合作。

4.合力拓展海外市场:双方将探索在海外终端网络资源、海外商业伙伴、海外制造资源、国际物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共同指出,此次合作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与粤港澳大湾区两大高端制造业龙头企业首度携手合作,双方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大趋势,着眼未来可持续发展,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共创规模经济和协同效益,从而提升效率,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切实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中国大型汽车集团之间首次从研发、产业链到市场进行全面的业务合作。中国车企之间终于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像全球众多车企曾经做过的一样,开始抱团取暖了。

时代之变

无数事实证明,当处于在产业周期的谷底时,抱团取暖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欧、美、日为代表的汽车产业成熟市场和地区的汽车厂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这一方法屡试不爽。

以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为例,全球汽车行业进入洗牌期,汽车企业大量的收购、合并、重组在这一期间密集发生。

1998年5月,出于共同抵御东南亚金融危机、低成本扩张的目的,戴姆勒-奔驰正式宣布与克莱斯勒合并,开始了长达9年的“联姻”,这在经济危机袭来、西方汽车业普遍不景气的时期,他们的合作成为行业佳话。

1998年,同样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日产负债超过2亿美元面临破产危机,此时,天马行空的法国人提出让雷诺与日产结成联盟,并在2017年成功吸纳三菱加入联盟之后,战胜丰田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集团,成为21世纪最成功的汽车集团之一。

诚然,当今汽车产业面临的局面不如此前危急,在产业变局的面前,抱团依然是抵御风险和行业不确定性的重要方法。如12月18日下午, FCA与PSA就正式签署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合并协议,规定双方业务以50∶50的比例合并。

时过境迁,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不同汽车厂商之间的抱团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传统的合并/兼并模式之外,全球汽车行业之间的对手们转向了更加开放的合作方式,如兼并上下游产业、跨行业合作以及放弃传统对手之间的戒备,以分摊行业新四化方向转变中的风险以及应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疲软。

通用汽车此前宣布将联手LG化学大规模生产电池单体,应用于公司未来推出的电动车产品。双方将投资23亿美元组建一家全新的合资企业,分别持有50%的股份。此外,传统汽车厂商们也不断地和互联网科技公司加深合作,以弥补自身在网联化、智能化方面的先天不足。

福特和大众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和电动汽车。此前,宝马和戴姆勒宣布出资10亿欧元,共同开发移动出行服务技术;本田投资通用汽车,双方将在无人驾驶领域展开合作……

但更具看点的依然是把持汽车市场话语权的传统车企之间的新合作方式。

受文化影响,日系车企向来排斥彼此间的结盟与合作。但这一传统在日益增长的行业压力面前被彻底抛弃。

丰田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标杆,在经历“踏板门”事件之后的稳健收缩行事准则于近两年被打破。先是与斯巴鲁合作复活了“二次元”神话产品——86;此后又分别于宝马、保时捷合作,复活性能车型“牛魔王”Supra和MR2。

但所有的“开诚布公”中,丰田与马自达的关系最为融洽和深入。

2015年5月,当时双方宣布将成为长期互惠的合作伙伴,主要集中于环保科技的领域。2017年8月,双方宣布采取交叉持股的方式,深化双方对于电动车款、自动驾驶的着墨,同时开启与美国共同建设新工厂的议题。

当时签署的合作备忘录 MOU 中所协议的合作内容,除了合资 16 亿美元兴建工厂之外,其次也包括合作发展电动车技术、分享V2V(Vehicle-to-Vehicle)、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等车辆连接技术,以及先进安全科技等新世代技术以及补足彼此产品线等项目。

继 2018 年3月双方成立合资公司Mazda Toyota Manufacturing, U.S.A., Inc.(MTMUS)后,双方于 2018 年12月开始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兴建年产量为30万辆的工厂,根据计划,卡罗拉与马自达各使用一半产能。

“汽车厂商之间的合作可谓是大势所趋,小至共用的零部件,大至共同开发的模块平台、核心技术的结盟,取长补短,互利共生,让双方在各自的领域里不断进步。事实上,这看起来更像是行业风向的延伸。” 资深媒体人娄兵对《机汽》表示:“在始于1998年的全球各大汽车公司兼并重组浪潮之后,大汽车集团开始展现出在成本控制、全球区域市场协调等方面的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大众率先引领的平台化技术路线启迪了这个行业新的发展方式,通过平台化等新技术、新理念,集团内部品牌产品之间以及品牌之间形成互动,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优势。而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以及竞争加剧,恰逢行业向四化转型期间,对产业前沿的布局收到体量、前期投入等制约,传统对手之间正在寻求在基础领域的多方合作,确保自身大战略、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通过成果共享后再回归到自身的个性化成为了一种默契和趋势。车企在营运压力下通过扩大营运规模、彼此合作,控制成本、提振利润,可以更好地应对车市需求下滑以及技术转型所需高昂成本的挑战。”

全球咨询公司AlixPartners报告显示,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与汽车企业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的公司数量近年来呈上升态势,2018年数量达543家,同比增长43%......

一系列事件清楚地表明汽车行业在变化,越来越多竞争对手在携手合作。原因何在?因为技术进步飞快,下一代的技术可能會顛覆整个行业。而没有一个传统汽车制造商能确切地把握未來的移动出行究竟是怎样,它们只好努力为不确定的未來积极做准备,以合作的方式分担高昂的技术研发成本,共同承担、降低风险。

探索之旅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默默为即将到来的巨变酝酿各种因子。

今年将是中国汽车市场连续十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地,然而客观来讲,我国汽车市场虽然整体规模大,但汽车企业多、散、小的热点依然明显。

以2018年为例,作为国内销量第一的上汽集团在2018年705万辆的销量虽然足够优秀,但排在其后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汽车集团以及广汽集团的年销量则分别不足342万辆、307万辆、214万辆和220万辆。

这其中,合资品牌在销量体系中更是占据了较高比例,如仅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销量就达到403万辆,在上汽集团销量中占比达到57.16%;一汽集团内,仅一汽-大众就贡献了6成左右的销量数;东风合资品牌产品销量占比更是高达71.7%!

曾经,基础薄弱的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水平有着巨大差距,为了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一部分,我国汽车工业大力推进与跨国公司的全面合作,从而走上了合资之路。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带动了一大批配套工业的技术进步,逐步实现了具备国际水准的零部件生产能力,使得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巨大的的发展。中方从最初的适当参与,到现在大型汽车集团已经基本完全掌握了整车研发等技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合资经营的方式出现了不稳定因子。

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宣布,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2018年10月,在华晨宝马十五周年纪念活动之际,华晨与宝马双方宣布,宝马汽车将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部分股权,将股比提升至75%,并将于2022年完成股权调整的变更工作。

至此,外方寻求加大在中国合资企业持股比例的传闻不绝于耳。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对国产汽车产业的政策性保护将逐渐消失,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是每个本土汽车品牌急需考虑的问题。在新的阶段,中国汽车工业的危机意识需要觉醒。

2017年,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就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家央企合作的范围为前瞻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等领域。“一汽、东风、长安合并”,这样的构思与推测在业界流行起来。由此,国内汽车厂商之间合并、重组或合作的论调开始密集出现,尤其是车市进入存量竞争新常态、汽车产业四化转型的时代路口处,一切都似乎可能发生。

从此前一汽、东风与长安汽车以及此次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不难看出,未来合作的领域高度重合。显然,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全球汽车产业、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中的重点领域。

前瞻性技术创新合作/联合开发核心技术、汽车全价值产业链运营/共享产业链资源、联合出海“走出去”/合力拓展海外市场有利于高效实现技术突破并降低成本、均摊风险,并在未来拓展海外市场、进入全球竞争的过程中形成合力。与此同时,提升内部的自主品牌在未来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尽管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双方在公告“重大风险提示”中表示,本次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仅为协议双方根据合作意向,经友好协商达成的战略性框架协议,本协议所涉及的具体合作事宜尚需合作双方进一步沟通落实。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中无数次上演过兼并、重组、结盟的戏码,如今,在合作的态度更开放、更灵活的新模式下,中国汽车工业同样可以像曾经在寻求合资的道路上做过的那样,再来一次跨越。

热词:巨变 启示录 顺应 上汽 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