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50专访 冯斐斐:在终身学习型职业中朴实做事 - 生活 - VR视觉网
现在位于 // 首页 / 生活 >

TOP50专访 冯斐斐:在终身学习型职业中朴实做事

2020-10-28 15:55:10
来源:东方头条评论:0点击:

IMG_256

ca59a74e305b8b33d2f529e96b19566

“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机遇与挑战,我们也想为这份深深的喜爱,付出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9年,世宁律师事务所创立,这家精品所成立时间不长,成员却包括在知识产权各个领域均深耕多年的资深从业者。曾在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一路成长的冯斐斐,亦在这家年轻的律所创立之初加入其中,与团队共同发展。

初见冯律师时,很难相信如此和风细雨的她会是法庭上唇枪舌剑的诉讼律师。但长时间交谈下来,却能感受到在她身上透露出的沉稳大气,准确凝练、说服力极强的话语透过温和但有力度的方式表达出来,蕴含着极大的感染力。

谈及律师这条职业道路,她说:“在入职初期,有幸遇到过传授其安身立命本领的师傅;在职业发展的时候,遇到了给予其信任、令其真正一展所长的前辈;在事业起步的阶段,遇到了志同道合、相互砥砺的伙伴,以及信任其能力与经验、将复杂问题予以托付的客户。正是这些人,成就了我多年前希望能够在这个舞台上一展身手、奉献终身的梦想。”

从冯律师的身上,我们得以一窥一位优秀律师的成长史。

  1. <li>1.选择另一条路</li>

“未来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会是国际关注的焦点”、“技术改变中国的时刻马上会来到”,“目前我们仍在探讨专利,将来的方向却是标准”......

2003年,在北京大学求学的冯律师曾听知产学院的老师们反复提起这些话。然而当时国内的知产发展仍处在初期阶段,毕业求职时,身边的同学均“削尖了脑袋”往资本市场和公司并购领域钻。

直至若干年后,在中外企业于尖端技术领域竞争如火如荼之际,冯律师置身于若干标准必要专利及反垄断争议解决之中,才发觉原来知识产权真的会有迅猛发展如斯的那么一天。

然而即便当时知识产权并不“火热”,该专业的“好处”也可见一斑。2006年,冯斐斐北大硕士毕业,得益于不错的英文水平、通用电气的实习经历,以及这个听起来有些小众但被普遍看好的领域,冯斐斐初入职场便进入一家颇负盛名的红圈所争议解决组工作。

所谓争议解决,处理的是各类商事纠纷,包含产品责任、商业秘密、股权交易、商业贿赂、合同、劳动等,而知产案件却赫然在其中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一领域让她掌握了处理各类型争议解决的方法与精髓,也为其此后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当时的律师行业,公司制方兴未艾,学徒制仍很盛行。律师要学东西,就需持续多年稳扎稳打地学,合伙人要省气力,就必须把年轻人培养起来。

两厢默契,数年时光,一切都心急不得。

“当时团队的核心逻辑是别人打铁你看着,但该你上场你就得会”,冯律师称,“东西就在那里,必须自己学习、体会,悟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便不适合这行”。尽管团队前辈乐于指导新人,但对于工作的标准异常严苛,考核新人法律和事实问题从不按照套路出牌。

总结起来,那便是“上下几千年纵横几百里,想得到的都得会”。

几年下来,冯律师养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想问题永远要把能想到的都想一遍,查资料要穷尽所有手段,发文件要反复确认没有任何哪怕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由此不仅把自己逼成一个“强迫症”,也练就了坚韧的心理素质。

无论工作多么疲累,但或许选择成为律师的人,多数都有些许喜欢公平、自由的情怀,“为此宁愿累成狗”,冯律师戏称。于她而言,之所以全身心地投入,是因为她真心热爱这个职业,享受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相关思路与分析,能够协助法官更为便利的审理案件,协助客户妥善解决问题,获得领域其他同行者的首肯和认可,也带给她莫大的成就感。除去日夜加班,冯律师认为,做知产律师,每天学习新东西,接触新案子、新领域,想办法处理棘手和前沿的问题,确实也很有意思。

2007年,冯律师全程参与的第一个案件,是我国第一个集体形象权的案件,涉及国字号运动队队员集体形象利益、商业赞助权及赛事经营运作权。这在当时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主审法院也表示尚属首次遇到此类案件。

在短短几月时间内,冯律师与团队成员一起,研读了大量国外体育商业权利运作以及商品化权利的规定及案例,全面研究了应受保护利益的外延与内涵、要件及主体,最终成功协助法院做出国内首起保护集体形象权的经典案例。

彼时,正值跨国公司大力投资中国市场,“中国是否具有有效程序保护知识产权”成为跨国公司关注的一大问题。

冯律师参与了一系列跨国公司商业秘密维权案件。但商业秘密案件本身难度较大,原告举证责任比较重,取证困难、境外证据认定标准很高,刑事立案及其与民事的配合均存在不小的困难,某些法律问题仍有一定模糊地带。团队代理的一起某LED玻璃基板供应商相关刑事及民事商业秘密诉讼案件,前后甚至持续整整六年,困难与挑战无数,最终形成的资料和文档积简充栋。

作为全面管理案件的律师,客户、法官、团队成员均无时无刻不向她寻求事实、证据与法律问题,这迫使她养成了有效管理复杂案件的工作方法与习惯,并锻炼了她的全盘谋划与表达能力。

冯律师坦言,律师这份职业,所有的长进,都是在案件中一点点摸索,所有的心得体会,都是在经验教训中一点点体味,漂亮的文书,无不是长年累月殚精竭虑打磨后,凝练而成的那一手逻辑与文笔。

  1. <li>2.低调踏实为先</li>

在红圈所工作的多年间,冯律师经常遇到与国外公司及外所沟通的机会,甚至在个别案件中,需要学习、参考、借鉴境外的法律制度和案例分析架构。她发现,在国内诸多争议解决方面业务优秀的律师中,英文水平似乎普遍是短板。

若能够自由、流畅地进行英文交流,多了解一些英文法律背景,多学习一些境外的经典、前沿案例、制度走向,随着未来跨境争议的逐步增多,显然是诉讼律师的绝对加分项,也是国际交流与服务客户的必备素养。出于这种学习心态,冯律师决定出国深造,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

这段境外的学习经历也给她带来不少惊喜。她发现在哥伦比亚大学前后几界中国学生、律师当中,她是唯一一个知识产权专业出身且从事诉讼工作的律师。

当时美国的司法界、律师界及企业界对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及司法实务的关注度持速提升,仅仅凭借“我对于中国法律体系及司法实务颇为了解,曾协助诸多中外高新技术企业处理过复杂重大的商事纠纷”,她顺利地成为了《哥伦比亚亚洲法律评论》的法律编辑,也获得了在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机会,这些使得她有机会更为深入地近距离打量境外法律体系以及律师工作,体验着看待争议解决的新视角——从最初的案件起始进行筹划,从不同法域框架出发寻求案件的最优解决思路。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与境外客户配合、与不同地域的律师、技术辅助机构等合作,角度变了,眼界也更开阔了。尤其是在协助某些客户从事跨区域、多回合、多类型的诉讼中,通常需要四五个,甚至更多数量的中外律师事务所共同工作,她由此见识到了顶级律师在协作处理案件并展现律师价值方面,所呈现的格局、知识、经验、情商的综合服务能力。

面对业内诸多前辈珠玉在前,由他人而省自身,她从而真正将自己“沉”了下来,习惯于低调踏实为先,宁可做些看不见的工作,也以客户利益为先,以辅助法院审理工作为重。无论时间紧不紧,客户大不大,她经手的东西,从来不对付。她单纯地相信,手头的案子一件件做好,才是最好的修炼,也是最好的宣传。

  1. <li>3.持续努力的征程</li>

辗转多年,冯律师实现了从争议解决到知识产权的过渡与经验融合。

近年来,随着中国进一步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强调营商环境的保障,国内知识产权立法密集出台,并不断发布诸多知识产权相关司法政策。越来越多国内外行业领导者开始选择中国作为解决知识产权争议的主要地区。

冯律师认为,目前中国知识产权的立法发展与司法成就已经引起国际瞩目。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对于律师的素质与能力均要求极高。如何代理好案件,并协助中国知识产权审判公平公正地持续推进是一件复杂且重要的事情,也为知识产权律师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br>秉持相同的信念,冯律师与几位年富力强、背景相近又互补的资深从业者走到了一起,搭建了世宁这个“舞台”。在世宁,有赖于诸多合作伙伴以及客户的支持与信任,他们在向国内外客户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也努力为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添砖加瓦,并由此见证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的飞速发展。

“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机遇与挑战,我们也想为这份深深的喜爱,付出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从业十余载、近不惑年之际,她这样期望。

  • <li>(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封面图与人物像来源:作者供图</li>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