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山第一战“火烧博望坡”,如何分析成功原因? - 文卫 - VR视觉网
现在位于 // 首页 / 文卫 >

诸葛亮出山第一战“火烧博望坡”,如何分析成功原因?

2019-10-27 11:09:02
来源:东方头条评论:0点击:

话说当时刘备在刘表的帐下,刘备驻扎在新野,刘备的兵马虽然不多,但手下强将如林,比如张飞、关羽、赵云、诸葛等人,若曹操来犯,也有实力一战。

曹操派遣大将夏侯敦出兵新野,准备去消灭刘备,面对曹操大军的压力,面对大将夏侯惇,刘备决定派诸葛亮一战。

此时的诸葛亮还没有威名,如果此役能获得大胜,自然会赢得军中将士的敬仰,这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出战,也是考验诸葛亮水平的时候了。

诸葛亮接受任命后,便连夜出城,去观察地形,并思考击退敌人的方法,当诸葛亮看到一个封闭式的山谷,这个地方便是博望坡。

至此,诸葛亮心中便有了击败敌人的计划。

诸葛亮回到军营,对打赢这场战争,已是胸有成竹了。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三国演义》

这样的安排,既是不得已而为之,却也是算无遗策。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为什么能够成功?

分工明确,知人善用

明确任务分工及时间节点。敌我力量悬殊,如何将RIO发挥到最大价值呢?诸葛亮做了详细的部署,除了充分利用地利因素外,对战术的安排考虑务必详尽,如人员分工、时间节点以及物料器材等,运营活动中也要充分利用杠杆化思维,占据“地利”优势,结合详细的运营SOP,尽可能撬动效果最大化。

比如诱敌,除了赵云,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1)关羽。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威镇曹营,别的不说,夏侯惇自己相信能单挑打败关羽吗;其次关羽始终有一种傲气,让他诈败,很难有出彩的表演。而掌握战场形势,不拘泥于杀敌,借重威名造成敌人恐慌崩溃,恰是关羽可以充分发挥之处。

(2)张飞。张飞的好战本色,从吕布到马超,到许褚,越是恶战,越是精神。张飞诱敌,一不留神,就是一场混战。张飞不仅不能诱敌,而且不宜截击敌军,可能会斩获颇多,但伤亡恐怕也会大,而且过于纠缠容易失去战局的控制。张飞勇,速战速决,打击敌后方辎重部队,造成后方已经失陷的形势,驱使敌军一心逃走,才是体现张飞价值的地方。

(3)关平、刘封。诱敌虽然不是硬仗,但也要有真工夫,否则诱饵被吞掉,什么样的计策也无法实现。

(4)刘备。刘备亲自出马,他那些鼎鼎大名的小弟哪里去了?恐怕夏侯惇先心里面多了几分戒备。而打接应,扮伏兵,却恰倒好处的摆出倾尽全力决战的架子,混乱之中,消除了夏侯惇仅有的一点戒心。数来数去,只有赵云能够胜任,不仅武艺刚强,而且执行力好,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打走走,将敌军尽数引入埋伏。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得到上级支持,统一团队思想,凝聚团队力量。诸葛亮的安排,引起了关张的不满,因为怕泄露机密,也未做过多说明,但得到刘备的大力支持,动用军令先凝聚了整个团队的力量,在夏侯惇将信将疑的时候,刘备甚至挺身而出,诱敌深入,也成为火烧博望坡计划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团队计划一旦上级签署确定下来,务必需要各个部门及人员的大力支持,确保各自任务按时间节点完成。

奖惩分明

虽然关张二人对诸葛亮不满,但诸葛亮并不在意,在战斗结束后做好奖励。一个大的运营活动中,表现好的部门或者个人,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激励,以保持人员的积极性。表现一般或较差的团队要做好沟通交流,确定原因,及时调整。

《三国演义》中赞道:“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热词:出山 火烧 原因 第一战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