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千古流传,激荡人心,但它真的是岳飞所作吗? - 文卫 - VR视觉网
现在位于 // 首页 / 文卫 >

《满江红》千古流传,激荡人心,但它真的是岳飞所作吗?

2019-11-04 09:53:02
来源:东方头条评论:0点击:

《满江红》是一首常见的词牌名,但千百年来,最被人熟悉的《满江红》就是岳飞所做的那一首充满了激昂、悲愤的《满江红》,也成为爱国主义色彩最浓厚的篇章。但这首《满江红》的作者,真的是岳飞吗?岳飞填词《满江红》,证据不足“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一直以来,说起这首《满江红》词,就让人想起了它的作者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但说这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的作者是岳飞,其实是没有多少证据的。

首先,这首词在岳飞生前和死后都没有出现过,甚至一直到南宋被元所灭,也没有出现过,这首词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已经是明朝中叶,距离岳飞的时代已经有200多年了。

大家书法作品《满江红》

时间跨度如此之长,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岳飞死后二十多年,就得到了平反,还被封为鄂王,其地位不可谓不高。有关他的事迹,在社会上都可以公开谈论了,那么这首最能体现岳飞爱国情操的《满江红》为什么就没有人去谈论呢?

还有,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岳飞的声誉得到昭雪后,就开始花大力气编辑岳飞生前的事迹,其中还有夸大和编造的东西。但为什么对这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却视而不见呢?总不会是他瞧不上吧?

其次,这首词在明朝中叶时期突然以岳飞的名义出现后,没有做任何考据上的说明,也就是说,岳飞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创作的这首词是没有任何说明的。

岳飞(图片来源影视剧照)

《满江红》最早出现在由明朝宰相级别的官员徐阶编的《岳武穆遗文》中。但是,徐阶强调这首岳飞的《满江红》不是他发现的,而是浙江提学副使搜集到的的岳坟词碑,自己只不过是照抄了他的成果。

虽然知道这首岳飞的《满江红》是谁挖掘出来的,但奇怪的是这位浙江提学副使却没有说出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这首《满江红》。那么,又凭什么认为这首词是岳飞所作的呢?

在笔者看来,虽然一直以来,都没人怀疑这首词的作者是岳飞,原因倒不是觉得岳飞是武将,没有创作这样的词的文采。而是因为同情岳飞的遭遇,再加上又被深厚的爱国激情所感染,所以,就把《满江红》看作是岳飞的作品,以此来激励后人了。《满江红》真正作者,其实另有其人

自从确认《满江红》的作者是岳飞后,只有有人提到《满江红》,人们就会想起岳飞的事迹,但到了近代,有人终于从这首词本身中找到了问题,认为岳飞在当时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词的。

《满江红》中提到的了一个地名——贺兰山缺,也就是现在的贺兰山,在中国的西北部。但当时岳飞所面对的敌人是金国人,他在鼓励部下奋勇杀敌时,曾经对他们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表明岳飞的军事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当时金国首都黄龙府。

贺兰山

黄龙府在今天的吉林长春,和贺兰山分处中国北部的两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岳飞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其基本素质就是要搞清楚方位。所以,岳飞绝对不会把西边的地方说成自己要占领的东边的地方。

对于这个明显的疏漏,有的人表示不认可,认为这是文学创作,不能一味强调真实。而且词这种文学体裁,本来就是允许夸大和借代的,应该是岳飞把贺兰山缺作为边塞的代名词。

但是,文学是讲究传承的。岳飞是武将,从没有在文学上有什么独特的创新,因此,真要写边塞,他一定会沿袭前人的传承而不是自己独创。

玉门关遗址

在宋代,有关边塞的代名词承袭的是唐代,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玉门关、天山之类的。因为在唐朝时,这两个地方就是边塞。唐人写诗,只要说到玉门关,就是指边塞。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宋朝承接唐朝,对唐诗自然非常熟悉,岳飞真要在词中写到边塞,也应该用现成的玉门关来代替,没有必要别出心裁地创造一个当时大家不怎么熟悉的贺兰山缺。

况且,和岳飞同时代的人,也都创作过描写边塞风情的诗词,却没有一个用贺兰山缺这个地名来代替边塞,那么,又怎么能认为岳飞会用这个地名来指边塞呢?

贺兰山成为边塞,不是在宋朝,而是在明朝,因为明朝主要的敌人就是蒙古人,他们距离贺兰山更近一些,而他们进攻明朝,也主要是从这里进入。

明朝军队与蒙古对抗的战场,也在贺兰山这一带,所以,在当时,文人常常说踏破贺兰山缺,武将也会用这句话当作动员令。

明朝将领王越

在明朝中叶,在北方边塞抗击蒙古军队的将领叫王越,这个人文武双全,是一位名将,也能写诗作词。所以,要说王越是《满江红》的作者,或者是他手下的幕僚为吹捧他的战绩而写的,倒比说它是岳飞的作品,要真实可信。

在笔者看来,地理方位这个证据应该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毕竟,岳飞是武将,在文采上的联想不一定会很丰富,而写实和借用前人的典故对他来说,要简单得多。词风证明《满江红》不是岳飞的作品

除了地名上的怀疑外,从词的风格上,也可以得出这首《满江红》不应该是岳飞的作品。

《满江红》除了贺兰山缺是虚构,其他方面却都是写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就概括了岳飞的从军经历和转战的地方。但这些在岳飞的传记中,都有明确的记载,所以,有人在《满江红》中借岳飞的口气写出来,并不困难。

岳飞画像

但是,岳飞流传的另一首《小重山》词,却和这首《满江红》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在《小重山》中,岳飞没有像《满江红》这样自保家门,而且在词风上完全两样。

《小重山》所展现的是作为武将的壮志难酬和处处遭到钳制的郁闷,而《满江红》则是慷慨激昂,展现的无往而不胜的英雄气概。

从内容上看,《满江红》主要写自己的事迹,但却是记流水账,缺乏沧桑感,不像是岳飞这样有阅历的人写的。

《满江红》在明朝才出现,其就应该证明这不是岳飞的作品了。那么,明朝人为什么要假借岳飞的名义写这首《满江红》呢?

在笔者看来,这倒是符合当时大明面临的不利情形的,因为明朝自从建立以来,边境就不太平,永乐皇帝亲自挂帅去和蒙古人打仗,也没有扫清边患。

明成祖朱棣

同时,明朝科举制度发达,当时的人都以读书考试做官为荣,没有什么人愿意为国家太平而当兵。几次和蒙古人在边境打仗,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曾经还出现过皇帝被蒙古人抓去的耻辱。

所以,明朝人心里,很有一番宋朝时皇帝被俘的耻辱心境,这也和岳飞当时的心情是一样的。

也正是有相同的遭遇,所以明朝人借助岳飞的名气和经历来写这么一首词,也是说得过去的。

披甲上阵的岳飞

同时,岳飞是被冤杀的,这使得岳飞的形象在明朝显得特别高大,许多明朝的读书人都把岳飞看作是自己的榜样,抨击朝廷内那些对蒙古人一味退让的官员。

所以,才会有人以岳飞的名义写出这么一首大气磅礴的《满江红》,让更多主张妥协的官员感到自愧。

文献资料:《明史》、《宋史》

热词:满江红 的是 人心 但它 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