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元朝达成“音乐盛世” - 文卫 - VR视觉网
现在位于 // 首页 / 文卫 >

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元朝达成“音乐盛世”

2019-11-23 22:04:26
来源:东方头条评论:0点击:

文:文史李先生

元朝是中国封建统治历史中首次由少数名族统一的朝代,虽然元朝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比较多,但是元朝统治者对于音乐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在保留自己原有的音乐风格之上吸取其他民族音乐的精髓,采百家之长,。在多民族的音乐碰撞之下,研究了元朝继隋唐以来又一次音乐发展高潮。一、礼部人员分工明确,促进元朝宫廷礼乐发展

礼部作为元朝宫廷音乐的重要一部分,其主要责任就是负责掌管宫廷举办的音乐活动,机构中主要是由“仪凤司,秩正四品,至元八年,立玉宸院,置乐长一员,乐副一员,乐判一员……吏属:令史二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

礼部各执掌的官员在处理各项事宜时组织分工明确,其中凤仪司和教坊司是和音乐有关的。

经过多年宫廷礼乐制度的发展,仪凤司的名称和其人员的设置还有官职品级都进行过多次的调整,但是在职责方面没有过任何的变化,都是由他们负责掌管乐工、供奉以及祭祀方面的事情。朝廷统治者在凤仪司中设立了五个不同工作性质的署,具体的内容如下:掌管乐工和调节音律以及部籍更番的诸多事宜的是云和署,同云和署职责差不多的还有安和署,负责管理回回乐任务的是常和署,天乐署主要是主要负责掌管河西乐工、广乐库主要是负责乐器器物,其人员的数量等同于安和署和云和署。最初,凤仪司主要是统治者任命用来负责宫廷依仗用乐和宴会上用乐。

元朝时期礼部下所属的仪凤司在管理朝廷依仗用乐和宴会用乐的风格和乐器的种类上都在蒙古族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作为皇帝出征前仪仗队前导的云和署,主要是分为前后两个大部,前大部两百余人,后一大部四十余人,主要是以器乐为主,声乐次之的方式为帝王出征做礼乐方面的贡献,凤仪司在继承前朝礼乐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

自春秋时期以来,汉朝统治者对于礼乐制度制订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上到天子,下到平民都对礼乐的使用制定了严格规模,“八佾之舞”就是古代封建社会下礼乐制度被制定严格等级制度的体现。元朝凤仪司所管辖下的用乐制度与之前朝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所周知,元朝是由蒙古族所建立起的政权,在统治者民族的身份加持之下,蒙古族所带来的音乐取代了中原地区汉族原有的音乐,另一方面在乐器的种类和使用以及用乐用乐规模上都表现出与前朝的极大不同。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期,设立了教坊司,教坊司下设立了兴和署、祥和署以及广乐库三个,从部门职责上来说教坊司和凤仪司一样都是管理乐人的大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乐户制度。同样是管理乐人的两个机构,在行使的职责之上又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区别,主要表现于教坊司只要侧重于管理散乐、百戏等,而凤仪司的职责要更大一些只要是管理乐人的乐籍的更番、音律的和谐、创作的新声等等。由于元朝统治者是蒙古族,所以宫廷所用的音乐是蒙古族的音乐。

到了民间,民间音乐的内容就极为丰富,民族的交融使得民间的音乐包括汉族音乐和各种少数民族的音乐,在教坊司的管理之下民间音乐中散乐和百戏变得日益成熟起来,由于凤仪司和教坊司在朝廷中严格制定了礼乐制度,使得朝廷中乐人的技艺变得日益成熟,这些人在离开宫廷之后在民间继续从事有关音乐方面的活动,在一定程度间促进了民间中百戏和散乐的发展。

乐人在民间组织从事散乐和百戏表演的艺人进行规范化的演出,为艺人们创作演出剧本,使得从事演艺的艺人演出更加专业化,创作做大大量民间广为流传的戏曲,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二、少数民族政权下的元朝宫廷礼乐有哪些内容

元朝的宫廷音乐只要是分为两大部分:雅乐和燕乐。雅乐主要是由太常寺负责管理和教学,又根据音乐场合的不同在太常寺中又被不同的部门所管辖,雅乐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国家大型的祭祀活动之上;燕乐在概念上是指除中原以外的外来音乐,还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西夏音乐等。民间音乐主要是指统治者带来的蒙古族音乐和从全国各个地方收集的地方性音乐,宗教音乐主要是指来自伊斯兰教的音乐。燕乐从用途上来说主要是用于统治者宴请大臣、朝会和在房间内自己欣赏等娱乐场和中去使用。

虽说元朝统治者来自蒙古族,但是对于朝廷的治理有着开明的统治思想,蒙古族是以游牧文化文明于世界,他们所崇尚的是武士精神,但是从蒙古族建立元朝初期,统治者就意识到要面对汉朝的封建统治思想,如果想长期稳固的将自己的思想发展下去,必须要对汉族的文化思想有所继承,元朝的统治者就最大程度的发挥汉族统治下原有的儒家礼乐制度,同时为了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权,元朝的统治者又参考汉族的统治历法去之力民众。

在封建社会中,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就离不开传统的儒家礼乐制度,这个儒家礼乐制度是历史上所流传下来的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汉族统治者根据各种国情变化所提炼出的治国利器。正是因为元朝统治者对于传统礼乐制度的理解,才使得我国宫廷礼乐制度得到长期、稳固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某一个朝代的问题而出现历史断层。

元朝的统治者为了礼乐这一崇高的追求,为之做了许许多多的努力,采取了如下的措施:继承前朝的旧乐,寻找前朝的优秀乐人,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乐器等。元朝将礼乐作为规范国家发展一种手段的基础上,又将多国家民族的优秀礼乐柔和在一起进行融会贯通,朝廷礼乐大胆的吸收各民族的优良音乐,在音乐这一层面上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也将蒙古族统治者统治下的朝廷礼乐制度发展的更加完善,更加多元化。三、制度的推行离不开统治者的支持,元朝统治者对元朝音乐发展做出的支持

要想在一个国家内大力的推行优良的音乐制度,首先离不开的就是统治者的支持,在唐朝统治者的支持下,成就了繁荣的唐朝音乐盛事,同时元朝统治者也不例外,为了满足雅乐和燕乐在统治过程中的需求,元朝的统治者为之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来促进元朝的音乐繁荣。

吸纳和征用前朝乐工:在太宗十年,元太宗就曾下诏让前金朝孔元措去全国各个地方去找到前朝有名的熟知礼乐的乐工,经过仔细的搜寻最终将这批流落在全国各地的礼乐旧人联通家属一起带回了东平,并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安心的制乐。

对前朝乐器的收集和整理“太常因言‘亡金散失乐器,若止于燕京拘括,似为未尽,合于各路各观民家括之,庶省铸造……中声钟一,小声钟四十有五,编钟二百五十有一,编磬十有四。”

在全国范围内有偿收取前朝各种失散的乐器,并对所搜集到的乐器进行统一的整理。

完善本朝的宫廷用乐制度:在前期完成对乐人的找寻和对乐器的收集之后,到了元世祖末期开始制定性的宫廷礼乐,尽快完善本朝的用乐制度。

元朝的宫廷音乐在保留了本身来自蒙古族的特点之外,又大胆的吸收国内其他民族乃至于世界的音乐精华,使得远超在音乐发展方面达到了一个顶峰,对中国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历史文献:

《元史》

《大元通制》

《蒙兀儿史记》

热词:元朝 交融 盛世 达成 多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