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水师学堂:国内惟一一处有迹可寻的清代海军学校 - 文卫 - VR视觉网
现在位于 // 首页 / 文卫 >

威海水师学堂:国内惟一一处有迹可寻的清代海军学校

2019-12-24 17:28:12
来源:东方头条评论:0点击:

水师学堂正门

在刘公岛西端,有一座堞墙环绕的规模完整大院落,虽经历甲午炮火和百年风雨,仍旧能真切地感触到其昔日的宏伟壮观……高大的照壁,巍峨的正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亲笔题写的匾额,以及玲珑别致、中西合璧的清代戏楼。前后两进的宽敞庭院中,排列整齐的校舍,教室、宿舍、图书室、办公室、教习室一应俱全。这里就是大清设立的威海水师学堂,它不仅是清政府继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学堂之后设立的第四所培训海军军官的学堂,也是国内惟一一处有迹可寻的清代海军学校。本期《刘公岛百年建筑》,透过三问,穿越历史时空,与您一同领略该学堂百年历史风貌……

丁汝昌题写的匾额

为何设立威海水师学堂?

1888年12月17日,历经7年多精心筹建、背负着自强梦想的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正式成军。岛上建成海军公所、铁码头、机器局、屯煤所等较为完善的军事设施;拥有主力战舰25艘、辅助舰艇30艘、运输舰艇50艘,官兵4000余人,实力雄踞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然而,成就蔚为大观的北洋海军并没有让李鸿章和丁汝昌满足于此,筹建一所培养海军人才的水师学堂则又成了他们急迫要做的事情。

位于麻井子船坞东侧的水师学堂(摄于1895年)

刚刚成立不久的北洋海军,舰船虽多,但海军专业人员匮乏,而作为北洋海军人才培训基地的天津水师学堂,又远水解不了近渴,只能再设立一所学堂,才能解决现实需要。另外,威海卫是北洋海军基地,包括练船在内的所有北洋舰船常年驻泊在此,再设立一所学堂以便解决就地入学培养之需。

水师学堂建筑(摄于英租时期)

1889年,北洋海军成军第二年,李鸿章和丁汝昌就上奏清廷,请求设立威海水师学堂。奏折获得清政府批准后,学堂于1889年动工,共建房屋近70间,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花费购地银、工料银近万两。

西辕门及院墙现状(邹本东摄影)

学堂教学程度如何?

在以科举视为正途的大清朝,很多年轻人对水师学堂并不感兴趣,生源不足一直是清廷设立的几所学堂所面临的大问题。1889年冬,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照例到南方操巡的同时,顺便为威海水师学堂招收学生。由于舰队在各地都是短暂停留,没有足够时间在社会上公开招生,生源多是在上海、香港、福州等地停留期间由舰上军官引荐的家乡青少年。北洋海军军官多是福建人,因而所招学生也以闽籍居多,平均年龄在15—18岁。

学堂内中西合璧的清代戏楼

学堂第一期共招收正式学生36名,附生10人,就是现在的自费生。1890年6月3日,学堂正式开课。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对学堂重视有加,亲自兼任学堂总办,但实际负责人是学堂委员李维刚,提调有丁幼亭(后为郑汝成),总教习为郑汝成、王学廉,二人都是天津水师学堂驾驶科第一届毕业生。洋文教习为冯琦,汉文教习有余芝春、谭家复。洋教习有美国人马吉芬。各种管理、教学以及后勤人员共计59人,每月公费银593两。还配有敏捷、康济、威远、海镜4条练船。

学堂门前照壁(摄于英租时期)

照壁现状

学堂在招生、教学、管理、奖惩等规章方面,皆援照天津水师学堂章程,但因规模较小仅开设驾驶一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威海水师学堂仅是天津水师学堂的一个分校。

按照章程规定,原定五年毕业,但因时间太短,训练不足,后又延长了半年。

学堂课程设置方面,共有30多种课目,主要分为内堂和外场两部分:内堂为学科,计有汉文、英文、中外地理、中国历史大纲、几何、代数、物理大要、化学大要、天文学、航海学、海上测量、鱼雷学、动力学等;外场为术科,其课目主要有单人教练、步兵操法、舰炮操法、器械操法、劈剑刺枪、信号学、船艺、成队教练、成营训练、野外演习、弹道学、射击实习、枪炮法理、火器学、泅水训练、舢板操练、升桅操练等。

学堂内校舍现状

由于威海水师学堂地处北洋海军基地威海港内,北洋海军设施均可作为学员实习之用,部分教员也由北洋海军将领兼任。近水楼台先得月,学员在学习的同时,可上船实际操作练习。另外,学员们还到岛外的威海武备学堂,接受过半年的枪炮技术培训。威海水师学堂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优势,这是其他水师学堂所无法比拟的。

学堂教室与宿舍

李鸿章作为北洋海军缔造者和威海水师学堂的倡导者,对学员学习情况始终牵挂于心。1891年6月,他在巡阅北洋海军时,因公务繁忙无法抽身前往,仍然专门派员考校刘公岛水师学堂,只见学生日习风涛,筋力坚定,于几何算学颇能默会贯通。

这些学员大多来自福建,加入海军前大都没有受过英文教育,用很短的时间掌握航海本领和武器操作,尤其在学习艰难晦涩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英语学习,其学习难度和艰辛可想而知。难得可贵的是从美国查到了马吉芬1892年任职威海水师学堂时的部分考卷,从中对学员的学业情况窥一斑而知全貌。

马吉芬在给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彩塑)

档案显示,洋教习马吉芬主要教授航海技术和基本理论,所有的课程都是英文授课,考卷自然也是英文回答。遗存的考卷有3道问答题,第1题是学生自述,谈谈自己的概况以及为什么要参加海军;第2题是个三选一的问答,可选的题目包括孔夫子,新世界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第3题是个时事讨论,分析中日韩的未来关系。这些英文答卷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可以看出这些学员学习刻苦,马吉芬教学有方。在学堂教习室里,复原了马吉芬教授学生的场景,游客可设身处地感触到当年教学相长的浓厚氛围。

水师学堂任教的美国人马吉芬以及学生的英文考卷(资料片)

学堂培养了多少人才?

因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一下子中断了学堂的正常教学,学堂仅开办了5年。战后,部分学生转入天津水师学堂继续学习。46名学生成为学堂惟一的一届毕业生。学堂虽开办不长,仍然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才,吴纫礼和罗开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吴纫礼与罗开榜是表兄弟关系,都是安徽合肥县(今肥东县)人。哥俩青年时期就俱怀壮志。l889年,二人不避艰险,徒步2000余里来到刘公岛,参加了北洋海军,次年又一同考入了威海水师学堂。经过5年时间的刻苦学习,于1895年底毕业。毕业考试成绩,吴纫礼和罗开榜分列第一名和第二名。后又一起被保荐到天津水师学堂深造,因成绩出众,受到校长萨镇冰的赏识。吴纫礼曾任民国海军部次长代总长,中将军衔,而罗开榜也曾任民国陆军部次长代总长,中将军衔。

在国民政府任要职的吴紉礼(左)和罗开榜(右)(资料片)

对于吴仞礼和罗开榜学业有成,身居要职,在老家有“两盏红灯”的传说。说有一天,吴纫礼的舅妈,也就是罗开榜的母亲,梦见两盏红灯在家门口闪烁、跳跃,朦胧中两盏红灯又演变成两个孩子的笑脸。早晨醒来后,打开大门,看到两个小家伙蹦蹦跳跳、手挽手跨进家门,并惊喜地发现两盏红灯在哥俩身旁闪耀。日后他俩飞黄腾达,舅妈联想起其梦境,以为征兆灵验,被广为流传,一时成为佳话。

学堂毁于甲午战火,1895年甲午战后至1944年刘公岛伪海军起义期间,学堂曾先后被英国和日本侵略者占据,残存有东西辕门、照壁、小戏楼、旗杆座和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营房、军官宿舍等。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爱来刘公岛)

编辑:吴阳

热词:威海 水师 一处 惟一 清代